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量化交易

2014年中国量化对冲私募基金年度报告

时间:2015-10-11 16:24    来源: 华宝证券  

摘要: 将对冲基金按投资策略划分,从分布看,股票类、债券类、期货类的投资策略“三分天下”,各子策略发展相对均衡。截至2014年三季度,固定收益、CTA、可转换套利、事件驱动、新兴市场等子策略市场份额占比较高,均在10%以上。  

 
[摘要]:将对冲基金按投资策略划分,从分布看,股票类、债券类、期货类的投资策略“三分天下”,各子策略发展相对均衡。截至2014年三季度,固定收益、CTA、可转换套利、事件驱动、新兴市场等子策略市场份额占比较高,均在10%以上。
  1.全球量化对冲基金现状

  1.1.管理规模近2.7万亿美元

  截至2014年三季度,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已从1997年的1182亿美元发展到2014年三季度的2.38万亿美元。如果加上管理期货基金(CTA)规模已近2.7万亿美元。

  经过近20年的优胜劣汰,全球对冲基金行业形成了数家“巨擘”型的管理公司,他们的传奇业绩在业内已成佳话。
  1.2.2014年全球对冲基金“牛市踏空”,CTA一枝独秀

  将对冲基金按投资策略划分,从分布看,股票类、债券类、期货类的投资策略“三分天下”,各子策略发展相对均衡。截至2014年三季度,固定收益、CTA、可转换套利、事件驱动、新兴市场等子策略市场份额占比较高,均在10%以上。

  从投资收益表现看,2014年“牛市踏空”的说法普适于国内外的对冲基金。截至2014年11月,瑞士信贷对冲基金综合指数年度内上涨4.12%,较过去三年和过去五年的平均收益均有下滑,且显著低于S&P500的13.98%收益率。

  分策略看,2014年市场波动性加大、主要经济体的市场趋势明朗,带动CTA策略获得年化平均16.55%的收益率,业绩表现明显好于往年平均。CTA“一枝独秀”、成为2014年整体表现最佳的策略。


  2.中国量化对冲私募的前世今生

  2.1.拐点过后,量化对冲加速前行

  2014年以前,量化对冲私募可统计的仅信托平台上的阳光私募部分,为保持一致性,统计了信托平台上的量化对冲私募基金历年发行状况。

  中国量化对冲基金一直处于增长态势,2014年通过信托平台发行的量化对冲基金达到522只,另外还有72只券商资管产品发行。保守估计2014年全年新发行的量化对冲产品要超过600只。此外,随着券商资管行业的兴起,量化对冲私募借券商资管通道发行也日益兴起。
  2.2.国内量化对冲策略演进史

  目前国内对冲基金种类主要包括股票中性(即alpha基金)、套利、量化以及混合类。其中股票中性和套利的裸头寸较小,混合类和量化类较大。这些策略是量化对冲私募基金在发展长河中逐步沉淀和演化而来的。
  3.中国量化对冲私募的2014

  3.1.国内量化对冲火线扩容

  2014年,国内量化对冲私募发展的上述两大背景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更,但2014年着实称得上国内量化对冲产品大爆发的一年。保守估计,2014年市场新发行的量化对冲私募产品在600只以上。

  基金业协会2014年8月公布的市场上共有4204家私募基金公司,私募基金6182只(含未备案的),管理规模22571亿。按此估算,2014年底,国内私募基金的管理资产规模预计在2.6万亿的水平。再以此估算,如果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占比40%、量化对冲占证券投资比为15%,则国内当前量化对冲私募的管理资产规模约1500亿元,与全球2.7万亿美元的规模相比,约占0.9%。
  3.2.国内量化对冲遭遇的“成长烦恼”

  3.2.1.对冲基金大幅回撤,绝对收益去哪儿了?

  2014年下半年虽然行情大涨,但国内对冲基金业绩出现较大回撤、甚至出现了大面积亏损,行业内频现爆仓传闻。是什么原因使得此波行情成为国内对冲基金的噩梦?

  国内对冲工具单一,当前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为主。在前两年局部热点、小盘股活跃的风格下,国内对冲基金通过多因子选股模型选出来的标的大多为小盘股,故做多小盘股、做空沪深300股指期货成为业内的普遍做法,而后者对应的是大盘股。这种多空风格不匹配的投资策略在小盘股行情向好、大盘行情不佳的背景下可获得较优的收益。但一旦风格向大盘股轮动,则该对冲策略在多头和空头头寸上都将遭受损失。这是2014年下半年行情中多数对冲基金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。

  3.2.2.规模与规范不匹配之殇

  2014年4月22日,创势翔董事长黄平召开发布会,称旗下“创势翔2号”遭遇“堵单”,引发客户要求提前清盘。而作为创势翔管理层的另一方,章亚东、张铲棣等相继“发声”。创势翔两大管理人隔空喊话,牵扯出其内部隐藏许久的纷争。

  无独有偶,2014年12月8日,基金业协会开出首张私募罚单:深圳吾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因涉及两项违规受到处罚。

  经过2013年~2014年的快速发展,国内量化对冲私募基金规模上升较快,不少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已发展至几亿到几十亿不等的水平,但人员配置和管理显然并未跟上规模增长的节拍。当前私募基金人员配置普遍不足,不少私募基金从业人员数量在10人以下,身兼数职现象盛行。这种情况一则延伸为公司创办人的“一言堂”,即公司所有投资、管理事务皆有创办人决定,集体评议形同虚设;二则延伸为风险控制的薄弱化,公司风控专员由运营人员甚至投资研究人员兼任,导致风控环节薄弱。

  3.2.3.私募界的“羊群效应”

  2014年前半年,大盘指数持续在2000点左右徘徊、处于历史低位,定增基金受追捧。一时之间,私募基金刮起“定增风”。无论原先投资什么品种、使用什么策略、有无定增经验、有无对冲准备,一众私募基金涌向定增产品,借此壮大资产管理规模。2014年私募发行的定增产品超百只,存续期定增产品超300只。私募群体性发力定增市场与一年前刮起“市场中性风”颇有相似之处。实际上,定增产品也有破发风险,尤其是单一而非指数化的定增产品。此外,由于融券券源紧张,定增产品往往也缺乏对冲避险。

  4.中国量化对冲产品现状分析(按策略)

  目前国内的量化对冲产品主要集中于几大策略:股票市场中性策略、相对价值复合策略、管理期货策略、股票多空策略、宏观对冲策略、股票多头(量化)等,其他策略如事件驱动等的量化对冲程度不高。

  综合而言,2014年底存续的量化对冲产品中,信托和单账户是主要的产品形式,但没有一种产品形式存在绝对优势。
  所有可查的量化对冲产品中,成立时间主要分布在2013年和2014年,这显示量化对冲产品的成立时间普遍偏短。




  5.量化对冲产品PK:公募VS私募

  5.1.公/私募量化对冲PK:发展现状

  2014年,量化对冲产品在国内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,这一热潮不仅存在于私募领域,也蔓延到了公募领域。不过在量化对冲领域,私募基金一直以灵活的投资风格依然领跑其他资产管理机构。
  5.2.公/私募量化对冲PK:投资业绩

  统计量化对冲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2014年的历史业绩,可以总结:

  2014年,量化对冲私募基金在收益率、波动率、最大回撤等指标上均不如量化对冲公募,但其差异性并不显著。
  如果回顾历史,则公募/私募基金业绩出现了一定的变化。量化对冲私募基金在收益率、波动率、最大回撤、夏普比率和综合分数上全面反超公募基金。当然,除了最大回撤以外,其余指标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。这表明在策略单一、规模较大、投资受限、投资流程不灵活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,公募基金尽管是资产管理行业的“老人”,但也是量化对冲行业的“新人”,未来进步的空间犹存。
  6.金融工具视角下的量化对冲私募发展展望

  回首2014年,一方面,量化对冲私募基金规模高速增长、发展势头喜人;但另一方面,由于金融工具数量不足、交易费率相对高企等原因,国内量化对冲私募基金实际可实现的投资策略较少、同质化现象普遍。

  展望2015年,在期权等新工具推出的预期下,量化对冲私募基金将有长足发展:
 

来源:华宝证券 2015/2/4

分享到:


©2011-2023 期投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03419号-1   技术支持:一族网络

公安备案号:44060702000019

服务QQ:821456985    电话:13802435099

提示: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,理性投资,风险自担。


期投网公众微信号:期研社

扫描二维码添加期投网公微(cnqhtz),我们将每日为您提供专业及时、有价值的信息及服务。